![]() 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包括电路板和电感线圈本体,所述电感线圈本体设置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端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防护壳的下端面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丝与电路板固定,所述电路板的侧壁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上连接有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所述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相对的侧壁均设置有摩擦块,所述电路板的上侧壁设置有缺口。该种可防颤电感线圈,通过防护壳和散热孔的设置,达到了竖直方向上防颤和散热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摩擦块等,当电感线圈本体带动防护壳在水平方向上发生颤动时,使得两个摩擦块与防护壳的上下侧壁同步相抵并摩擦,从而对颤动的能量进行释放,防颤效果更好。 公开号:CN214336489U 申请号:CN202120663902.9U 申请日:2021-04-0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吴松;吴显峰;张立华;王伟;彭波;朱俊波;曹盛意 申请人:Hubei Greer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H01F27-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 [n0002] 参考中国专利号CN 207199429 U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电感,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磁芯底座和磁芯顶盖,固定安装于磁芯底座和磁芯顶盖之间的磁芯中柱,绕设于磁芯中柱外部的线圈,两端分别连接于磁芯底座和磁芯顶盖且罩设于磁芯中柱外部的导热壳体,所述磁芯底座、磁芯顶盖和导热壳体围合形成一密闭腔,所述密闭腔内灌封有绝缘导热灌封胶;所述磁芯中柱呈分段式,包括连接于磁芯底座的底座连接部、连接于磁芯顶盖的顶盖连接部、位于底座连接部和顶盖连接部之间的若干个磁柱和隔离板,若干个磁柱和隔离板依次交错层叠设置于底座连接部和顶盖连接部之间,线圈绕设于磁柱外部。使得电感散热效果好、产品温升低、密封性好,从而保证电感性能稳定性。 [n0003] 但是,该种高稳定性电感,无法克服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颤动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从而会影响电感线圈的正常工作。 [n0004]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n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n0006] 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包括电路板和电感线圈本体,所述电感线圈本体设置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端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防护壳的下端面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丝与电路板固定,所述电路板的侧壁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上连接有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所述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相对的侧壁均设置有摩擦块,所述电路板的上侧壁设置有缺口,且靠近下滑动板的摩擦块插设在缺口中,所述电路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板,且L形板位于安装板的正上方,所述L形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安装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且第一拉绳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的侧壁并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连接有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所述第二拉绳的上端贯穿L形板的侧壁并与上滑动板的下侧壁固定,且第三拉绳的下端贯穿固定板的侧壁并与下滑动板的上侧壁固定。 [n0007] 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插设在电路板侧壁上的多个工形导杆,所述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均套设在工形导杆的侧壁上,所述工形导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滑动板以及电路板的侧壁相抵,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电路板以及下滑动板的侧壁相抵。 [n0008]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拉绳上端的第一齿条,且第二拉绳的下端与第一齿条的侧壁固定,所述固定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第三拉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且齿轮与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啮合设置。 [n0009] 所述固定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端与L形板的侧壁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侧壁套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与第一齿条的侧壁固定。 [n0010] 所述固定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侧壁套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与第二齿条的侧壁固定。 [n0011] 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侧壁套设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以及固定板的侧壁固定。 [n001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n0013] 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壳和散热孔的设置,可对电感线圈本体进行防护,且防护壳通过螺丝固定在电路板上,可限制电感线圈本体竖直方向上的颤动,达到了防护和散热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摩擦块等,当电感线圈本体带动防护壳在水平方向上发生颤动时,拽动第一拉绳向下运动,并且,通过设置传动机构拽动第二拉绳向下运动以及第三拉绳向上运动,第二拉绳向下运动拽动上滑动板沿着工形导杆的侧壁向下运动,第三拉绳向上运动拽动下滑动板沿着工形导杆的侧壁向上运动,同时,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收缩,从而使得两个摩擦块与防护壳的上下侧壁相抵并摩擦,从而对颤动的能量进行释放,使得防颤效果更好。 [n0014]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动机构,当第一拉绳拽动第一齿条沿着第一固定杆的侧壁向下运动时,从而带动第二拉绳向下运动,且第三弹簧收缩,第一齿条的移动带动齿轮进行转动,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二齿条沿着第二固定杆的侧壁向上运动,从而拽动第三拉绳同步向上运动,实现了两个摩擦块同步对防护壳的上下表面进行摩擦,防颤效果更好。 [n0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n0016] 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n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复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中:1、电路板;2、安装板;3、电感线圈本体;301、防护壳;302、散热孔;401、工形导杆;402、第一弹簧;403、第二弹簧;5、上滑动板;6、下滑动板;701、第一齿条;702、支撑板;703、第二齿条;704、齿轮;8、L形板;9、摩擦块;10、固定板;11、第一拉绳;12、第二拉绳;13、第三拉绳;1401、接杆;1402、第一滑块;1403、第一固定杆;1404、第三弹簧;1501、第二固定杆;1502、第二滑块。 [n0022]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n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n0024]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包括电路板1和电感线圈本体3,电感线圈本体3设置有防护壳301,防护壳301的端面设置有散热孔302,防护壳301的下端面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安装板2,安装板2通过螺丝与电路板1固定,电路板1的侧壁设置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上连接有上滑动板5和下滑动板6,上滑动板5和下滑动板6相对的侧壁均设置有摩擦块9,颤动不剧烈时,两个摩擦块9与电路板1上下端面的散热孔302存在一定间隙,保证其正常散热效果,电路板1的上侧壁设置有缺口101,且靠近下滑动板6的摩擦块9插设在缺口101中,电路板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板8,且L形板8位于安装板2的正上方,L形板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安装板2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11,第一拉绳11为绷直状态,保证电感线圈本体3和防护壳301在水平方向上发生颤动时,均会拽动第一拉绳11向下运动,且第一拉绳11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10的侧壁并连接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上连接有第二拉绳12和第三拉绳13,第二拉绳12的上端贯穿L形板8的侧壁并与上滑动板5的下侧壁固定,且第三拉绳13的下端贯穿固定板10的侧壁并与下滑动板6的上侧壁固定,通过防护壳301和散热孔302的设置,可对电感线圈本体3进行防护,且防护壳301通过螺丝固定在电路板1上,可限制电感线圈本体3竖直方向上的颤动,达到了防护和散热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摩擦块9等,当电感线圈本体3带动防护壳301在水平方向上发生颤动时,使得两个摩擦块9与防护壳301的上下侧壁相抵并摩擦,从而对颤动的能量进行释放,防颤效果更好。 [n0025] 复位机构包括插设在电路板1侧壁上的多个工形导杆401,上滑动板5和下滑动板6均套设在工形导杆401的侧壁上,工形导杆401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402和第二弹簧403,第一弹簧402的两端分别与上滑动板5以及电路板1的侧壁相抵,且第二弹簧403的两端分别与电路板1以及下滑动板6的侧壁相抵,对上滑动板5和下滑动板6以及两个摩擦块9进行复位。 [n0026] 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拉绳11上端的第一齿条701,且第二拉绳12的下端与第一齿条701的侧壁固定,固定板10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板702,两个支撑板702相对的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704,第三拉绳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703,且齿轮704与第一齿条701以及第二齿条703啮合设置,当电感线圈本体3带动防护壳301在水平方向上发生颤动时,拽动第一拉绳11向下运动,并且,通过设置传动机构拽动第二拉绳12向下运动以及第三拉绳13向上运动,第二拉绳12向下运动拽动上滑动板5沿着工形导杆401的侧壁向下运动,第三拉绳13向上运动拽动下滑动板6沿着工形导杆401的侧壁向上运动,同时,第一弹簧402和第二弹簧403收缩,从而使得两个摩擦块9与防护壳301的上下侧壁相抵并摩擦,从而对颤动的能量进行释放,防止电感线圈本体3使用过程中发生颤动。 [n0027] 固定板10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杆1403,第一固定杆14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01,且连接杆1401的上端与L形板8的侧壁固定,第一固定杆1403的侧壁套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滑块1402,且第一滑块1402与第一齿条701的侧壁固定,对第一齿条701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 [n0028] 固定板10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杆1501,第二固定杆1501的侧壁套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滑块1502,且第二滑块1502与第二齿条703的侧壁固定,对第二齿条703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 [n0029] 第一固定杆1403的侧壁套设有第三弹簧1404,且第三弹簧14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1402以及固定板10的侧壁固定,对第一齿条701和第二齿条703起到复位作用。 [n0030] 在使用时,首先,将防护壳301通过螺丝固定在电路板1上,可限制电感线圈本体3竖直方向上的颤动,且当颤动不剧烈时,两个摩擦块9与电路板1上下端面的散热孔302存在一定间隙,达到了防护和散热效果; [n0031] 当电感线圈本体3带动防护壳301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的颤动剧烈时,拽动第一拉绳11向下运动,并且,通过设置传动机构拽动第二拉绳12向下运动以及第三拉绳13向上运动,第二拉绳12向下运动拽动上滑动板5沿着工形导杆401的侧壁向下运动,第三拉绳13向上运动拽动下滑动板6沿着工形导杆401的侧壁向上运动,同时,第一弹簧402和第二弹簧403收缩,从而使得两个摩擦块9与防护壳301的上下侧壁同步相抵并摩擦,从而对颤动的能量进行释放,使得电感线圈本体3在使用过程中防颤效果更好。 [n003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包括电路板(1)和电感线圈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本体(3)设置有防护壳(301),所述防护壳(301)的端面设置有散热孔(302),所述防护壳(301)的下端面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通过螺丝与电路板(1)固定,所述电路板(1)的侧壁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上连接有上滑动板(5)和下滑动板(6),所述上滑动板(5)和下滑动板(6)相对的侧壁均设置有摩擦块(9),所述电路板(1)的上侧壁设置有缺口(101),且靠近下滑动板(6)的摩擦块(9)插设在缺口(101)中,所述电路板(1)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L形板(8),且L形板(8)位于安装板(2)的正上方,所述L形板(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安装板(2)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拉绳(11),且第一拉绳(11)的另一端贯穿固定板(10)的侧壁并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连接有第二拉绳(12)和第三拉绳(13),所述第二拉绳(12)的上端贯穿L形板(8)的侧壁并与上滑动板(5)的下侧壁固定,且第三拉绳(13)的下端贯穿固定板(10)的侧壁并与下滑动板(6)的上侧壁固定。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插设在电路板(1)侧壁上的多个工形导杆(401),所述上滑动板(5)和下滑动板(6)均套设在工形导杆(401)的侧壁上,所述工形导杆(401)的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402)和第二弹簧(403),所述第一弹簧(402)的两端分别与上滑动板(5)以及电路板(1)的侧壁相抵,且第二弹簧(403)的两端分别与电路板(1)以及下滑动板(6)的侧壁相抵。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拉绳(11)上端的第一齿条(701),且第二拉绳(12)的下端与第一齿条(701)的侧壁固定,所述固定板(10)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板(702),两个所述支撑板(702)相对的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704),所述第三拉绳(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703),且齿轮(704)与第一齿条(701)以及第二齿条(703)啮合设置。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0)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固定杆(1403),所述第一固定杆(140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01),且连接杆(1401)的上端与L形板(8)的侧壁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杆(1403)的侧壁套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滑块(1402),且第一滑块(1402)与第一齿条(701)的侧壁固定。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0)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固定杆(1501),所述第二固定杆(1501)的侧壁套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滑块(1502),且第二滑块(1502)与第二齿条(703)的侧壁固定。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403)的侧壁套设有第三弹簧(1404),且第三弹簧(140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块(1402)以及固定板(10)的侧壁固定。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JP3814288B1|2006-08-23|リアクトル CN204903923U|2015-12-23|摄像头模组 CN214336489U|2021-10-01|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 CN204883014U|2015-12-16|摄像头模组 CN104950419A|2015-09-30|摄像头模组 CN104950548A|2015-09-30|摄像头模组 CN204707016U|2015-10-14|一种导磁框架及音圈马达 CN206932140U|2018-01-26|一种具有新型护线盒的微型步进电机 CN214588352U|2021-11-02|一种高效散热电感 CN205070740U|2016-03-02|一种音圈电机用的磁轭体结构 CN2870100Y|2007-02-14|轴向送风变压器 CN108508568A|2018-09-07|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底座 CN106100215B|2019-02-22|一种具有降噪反震功能的开关磁阻电机架 CN210839183U|2020-06-23|一种防震永磁同步电机 CN211404294U|2020-09-01|一种微型变压器的线圈加工装置 CN104229573B|2016-08-24|电梯的控制盘 CN203224660U|2013-10-02|一种具有u型铁芯结构的滤光片切换机构 CN207442628U|2018-06-01|电驱动器 CN206932143U|2018-01-26|一种具有新型转轴的微型步进电机 CN213025935U|2021-04-20|一种接触式双金属片温控器 CN213184593U|2021-05-11|一种小尺寸指向型超高频天线 CN211593582U|2020-09-29|一种干式变压器铁芯组件固定架 CN214101044U|2021-08-31|一种增加电机绝缘性能的电机骨架 CN212343889U|2021-01-12|摄像头模组以及摄像装置 CN208623637U|2019-03-19|一种基于超微晶磁芯的emi滤波器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663902.9U|CN214336489U|2021-04-01|2021-04-01|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CN202120663902.9U| CN214336489U|2021-04-01|2021-04-01|一种可防颤电感线圈|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